孙振耀:游走民企十一年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复旦商业知识 Author 《管理视野》
「▲点击关注▲ 一起领悟无边界领导力的真谛」
领教导言
从外企高管、民企董事长到创业者,阅尽企业万象,孙振耀依然笃定:“管理是永远的蓝海”。
从七年在私董会做领教,到创立及优学院以核心团队为管理升级的抓手,他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优化管理的方法论,带领数家企业实现业绩突破。
三十六年不停超越的背后,是字典里没有”退休“二字的人生,和对管理的三个信念。
从半工半读的学生,到惠普全球副总裁,孙振耀的人生上半场足以写成一部励志小说。他在惠普的二十五年,恰逢外企在中国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,当年外企着力打造品牌形象,像孙振耀这样的外企中国区负责人,成为了明星一样的存在。
十一年前,他决定放下光环。从惠普“退休”后,他学飞行,学画画,担任扬智科技董事长和海辉软件(国际)集团董事长,并带领海辉软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。
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经营者角色转变,他仍觉不过瘾,在2012年他开始了第一次创业。两年前他又创办了及优学院,利用自己几十年在外企、民企积淀下来的管理经验,帮助中小民企提升组织能力,实现从1到N的跨越。
他常比喻自己是从山上往下走的,在山顶看到各种风光、气候的变化,而不少民企正从山下往上爬,“我们可能在半山腰见面了,你可以告诉我如何从山下爬上来;我也可以告诉你,如何从半山腰爬到山顶,也就是你将来要走的路。”
Q
如果让您回顾一下当年在惠普的职场生涯,有哪些可以与我们分享?
孙振耀:今年是我离开惠普第十一年了。在惠普二十五年,其实等同一年重复二十五次,因为工作本身是很有规律的。离开惠普的这些年,等同二十五年,因为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发生。这反映了外企与民企在工作和管理方式上的差别。
Q
您在惠普的那些年,可以说是在一个相对确定的环境,做一些相对确定的事情;如今创业,你是处于不确定的环境,去做一些不确定的事情。您怎么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,同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呢?
孙振耀:不确定性有两个维度,并非只有单一维度的不确定性。我们生活在这世界,明天发生什么没有人会知道。在大公司的运作过程中,总部有一批担心不确定性的人,他们已经就公司的战略、方向做出决定了。这个实施的过程是职业经理人要负责的,职业经理人主要关注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。这么多年来,我们做职业经理人所养成的心态,基本上都是处理另外一个维度的不确定性,而不去担心第一个维度的不确定性。像公司要往哪走,我们只是建议的角色,而不是做决策的角色。
以前在惠普,我总是做解决问题的人;后来我想换个角色,做出问题的人,所以就离开了。出问题确实是很难的,三分战略七分执行。当下做一个企业家会面临很多选择:做哪一个行业,做成什么样子,用什么方式等。当有权力和自由度去做各种选择时,反而不知道如何选择。所以,企业家面临两个维度的不确定性,战略、方向等第一个不确定性已经是很困难的事,更不用谈决策做出后的实施过程了。
Q
您创立的及优学院主要是协助中小民企提升组织能力,可以聊聊这些年来您对民企的观察, 以及您对管理的理解吗?
孙振耀:就我的观察,中国民企管理有几个特性。
第一,机会驱动。在中国,有很多企业都是机会驱动发展起来的。不少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,都会去做房地产。美国通用电气这么大的公司都不叫集团,而我们不少公司才很小就叫集团了,为的是占住每个风口——又做汽车,又做房地产,又做家电,又做互联网,什么都不相干。机会驱动我又称为“老鹰抓小鸡”的经营模式,老鹰怎么动,母鸡就怎么动,然后小鸡就乱窜。
第二,事件驱动,我称为“打地鼠”的管理模式。管理者缺乏远见,解决问题就像打地鼠一样,事件冒一个打一个,每天忙得不行,回家累得不行,觉得好像很有成就感。但今天在公司解决一百件问题,明天又重复一百次,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,这是治标不治本。
第三,结果驱动。老板只谈结果,大家只从利益的角度去看事情。其实,不谈过程就很难优化,因为结果是过程做出来的,你不关注过程,只关注结果,你的过程永远是粗放的,就是所谓的粗放管理。
中国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上不去了,那个鸿沟跨不过去,我想解决这个问题。一直以来,我对管理有三个信念。
第一,管理是永远的蓝海。管理才是永远的红利,是一种可以为企业创造持续效益的行为,你可以从管理上挤出很多利润和成长的空间。
第二,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,解决的是整个组织的问题,不是个人的问题,它里面牵扯的面,从战略、组织设置、流程管理、文化建设、人才管理等都是整套系统的。
第三,管理需要时间和毅力,这也是要解决不少老板短期利益驱动的情况。现在的风口不像以前了,以前这个风口不行,可以换一个风口。举个例子,以前咖啡卖不成可以卖茶,茶卖不成可以卖汽水,而现在咖啡、茶、汽水都不能卖了,怎么办?既然资源不够,就好好把咖啡做到极致。令我欣慰的是,我现在做的创业项目,风口是自己来的,如今会有更多老板愿意坐下来认真地讨论管理。
Q
您在惠普的那些年,正值外企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,就您的观察,外企在中国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?
孙振耀:在我看来,外企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。首先,外企是从国际化的角度,把中国视为全球市场里的其中一个市场,但并不把中国融入在它全球体系的一部分,这叫国际化,那时我们叫intercontinental。就像现在中国很多民企走出去了,首先成立海外事业部,找一批海归等外语特别好的人来管理海外公司,叫海外事业部。
然后,外企才会逐渐进入全球化过程,把中国纳入它全球体系的一部分,全部都标准化。其实,从国际化到全球化,也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挑战。国际化就是成立海外事业部,公司管理海外事业部的方法跟管理国内是不一样的;而全球化就是国内国外理念一致,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是普世的,能让全球的所有分公司的员工都接受的。当时中国惠普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变革,才彻底让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惠普全球文化里面。我们从价值观、使命愿景、管理方式、绩效考核方式、待遇、各种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都做了调整。
再后来,外企开始因地制宜,制定适合本地的发展策略。那时我常跟老板讲,全球化要有一切标准,但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,不能对我们的不同视而不见。于是,我后来启动了“中国焦点计划”(China Focus Program),关注中国所需要的特别的产品、特别的人力资源政策、特别的销售部署形式等。我们开始大量培养本地人才,建立惠普商学院。我也建立了好几家合资公司,比如与东软、联想、神州数码等的合作。它们比我们更懂本地市场,解决方案更适合本地,双方是一个平等的合作。
总体来说,外企按着这个过程一路走来。在外企发展的过程中,中国的本地企业借着对本地市场的优势,借着风口以及各种红利,掌握了很多的机会以及资源,而且它们的灵活性要比外企要高很多,它开始赶上外企,并逐步超越。
Q
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,接下来外企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,它们的位置、身份、角色与过去相比会有哪些变化?
孙振耀:一直是在变化,而且未来变化也不会停止。在以后的竞争中,应该也不会有外企和民企这种说法了。如今外企中国区负责人想的问题,跟我那时候想的问题是不太一样的。我那时候思考的是,总部给我这样的资源,比如说给我一百个人,我要怎么去部署?总部每个月给我这么多预算,我要怎么去运用?总部有这么多的战略和政策,要怎么去落地?现在外企中国区负责人想的不是这个事,他会倒过来想:在这样有限的资源下,我赢的战略是什么?如何在利用总部优势的同时,与本地的企业去竞争?如何说服总部接受这种全球化里的本地化公司?外企中国区负责人必须跟民企一样,去接地气,去关心中国所有产业的变化趋势,提出个人独有的见解,思考在中国怎么赢,而不是复制总部的战略。从这个角度讲,外企与任何其他企业在未来可能没有什么差别。
孙振耀亲自带领及优学院的业绩突破特训营,以核心团队为管理升级的抓手,带领企业实现改变。
Q
您会把离开惠普之后看成是一种退休状态的计划吗?
孙振耀:没有。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“退休”这两字,我会一直忙碌到最后一天去见上帝。重点是自己选择做什么事,我绝对不会躺在那里欣赏日落日出,不会坐在那等着见上帝,我不是这样的人。有空的时候我会去开飞机,我非常享受飞行的那种状态。
Q
您觉得飞行和管理有联系吗?
孙振耀:和管理的关系可大了。飞行有很多规则,管理也有很多规则,特别是当企业从1到N发展的时候。飞行时,你要看仪表盘,能够把仪表盘的数字转化成类似翅膀一样长在你身上,你能够把自己变成一只鸟,因为人类是没有这种器官的,你只有通过外界的设备来感受,你要感受风,感受到那个状态。感受到飞机是跟着你的意图在移动,跟你的身心要联动在一起。管理也是一样,你看到财务等各种数据,你必须能够理解这个企业现在处于什么状态。管理和飞行有很多的相同点。
作者:孙振耀,领教工坊 & 及优学院联席董事长;惠普(HP)前全球副总裁、中国区总裁
来源:《管理视野》杂志
导言:乔会超,领教工坊召集人
编辑:木木
往期精选
领教工坊面向
「中国价值创造型民营企业家」
以「私人董事会」方式
进行个人领导力修炼
致力于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
终身学习与突破成长的首选社区
公众号ID:ClecChina
长按上方二维码
关注我们
陪你一起走过这段时光
对领教工坊私人董事会感兴趣的企业家朋友可通过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提交申请